“一带一路”建设

第一部分:时政动态

中哈专家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建设机遇

新华网阿拉木图9月8日电(记者周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学者与企业家8日在阿拉木图举行专题研讨会,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给中哈贸易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历史机遇,他们认为中哈两国应积极推动金融合作稳步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主办,中国工商银行(阿拉木图)股份公司与哈萨克斯坦民族大学联合承办,会上发布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由中国人民大学撰写,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货币战略”为主题,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之间相互促进的逻辑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报告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目标到去年底已基本实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特别是随着资本账户稳步开放等政策的实施,人民币很有可能在两年内超越日元成为第四大国际货币。

  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事张伟在研讨会上说,随着中哈战略合作不断深化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推进,人民币在哈萨克斯坦推广运用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参加研讨会的中哈企业负责人认为,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合作开发、贸易投资往来等区域经济合作举措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逐步国际化和市场化的人民币。

 

   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据乌鲁木齐国际汽车站站长古丽介绍,车站自1993年开始运营国际客运线路,起初只有1条线路、3辆车,如今承担着13条国际客运线路、72辆国际客运班车。

   目前,该车站与哈萨克斯坦多家运输企业及车站建立了合作关系,依照中哈两国交通运输协议精神,双方车辆按规定进站,按照协议核对班次进行对发,发车时间、班次一年四季都是固定的。即使客流量很少,也保证定点班线的稳定性。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新疆的区位优势和国际大通道的作用,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意义重大。对于解决各国之间的便利化通行,四国运输协定是很好的发展平台。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必须解决多边跨境运输的问题,充分发挥国际运输大通道的作用。

   在9月2日,喀喇昆仑公路自2010年因地震中断后又重新开通了。来中国参加磋商会的巴基斯坦代表此次特意走了这条路、开车几千公里来到乌鲁木齐。现在,公路基础设施已经贯通,如何启动四国之间的便利化运输,让四国的企业都来了解国际大通道带来的便捷,尤为重要。

   新疆有着特殊的地理环境,80%的出入境货物通过国际道路运输完成。在“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战略中,国际运输成为中国内陆地区通往欧洲的重要大陆桥连接渠道。

   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14年底,新疆全区全区公路总里程达17万公里。目前,新疆已与毗邻5个国家的15对边境口岸开通了107条客货运输线路,其中客运线路53条、货运线路54条,基本建成了以重点城市为中心、边境口岸为节点、覆盖沿边地区并向周边国家辐射的国际道路运输网络。

   国际道路运输联盟中国及东南亚事务高级顾问曲鹏程说,促进地区间国际贸易发展最便捷的方法,是开通多国间国际货物过境运输,通过减少运距、税费,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货物运行周期,将原有的传统运输模式逐步转换为更为便捷的运输模式。

   王水平表示,运输司乘人员及旅客护照签证办理、中方与外方车辆技术标准不统一、口岸通关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还有待解决,要共同营造国际道路运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便利运输,真正实现国际道路运输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闽陕签订“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9月9日,闽陕“一带一路”建设交流合作座谈会在福州举行。副省长郑晓松、陕西省副省长王莉霞出席座谈会并签署两省政府《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王莉霞表示,陕西是古代陆路丝绸之路起点,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两地渊源深厚,交流广泛。希望两地共携手,陆海联动;求发展,合作共赢,并提出了双方具体合作建议。

    郑晓松表示,期待两省共建交流机制,用好现有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人文交流,全面深化经贸对接,提升产业合作水平,促进互联互通建设,共同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