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成年轻人打卡地:一蔬一饭也能安抚“数字倦怠”

南京科巷菜场,杭州大马弄,北京三源里……随着文旅市场的进一步复苏,不少年轻人在参观当地旅游景点之外,也更愿意去当地菜市场逛一逛。据央视新闻11月17日报道,一大早,天津市红桥区西北角的早市,一家家特色早点铺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排队的人当中有不少年轻人。而纵览当下的各大社交平台,不少打卡菜市场的年轻人或在攻略笔记里分享“菜市场打卡笔记”,或在评论区写下“菜市场收获记”,打卡菜市场,已经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新的休闲方式。

过去,我们很难将“菜市场”与“年轻人”相联系。因为在公众的传统印象中,菜市场一直是中老年人的“大本营”,和喜欢追求潮流、前卫的年轻人格格不入。尤其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很难有时间去菜市场购菜,比起在不同的摊位前讨价还价、精挑细选,他们似乎更喜欢在忙碌后点份外卖、躺平看剧。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数字倦怠”,不少年轻人渴望从一成不变的“数字生活”中跳出来,体验独属于生活的自由和纯真。想想看,看惯了高楼大厦,习惯了忙碌的生活,在休闲时,漫步于街头小巷,流连于商贩之间,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中,寻一份热气腾腾的小吃,心情的不悦会被抛之脑后,生活也变得简单起来。

小小的菜市场,最具烟火气,也最抚凡人心,能够让年轻人收获超越生活的精神体验。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人口迁徙”的道路。他们身处异乡,远离家人和朋友的怀抱,孤独时的无人倾诉成为常态,虽然社交媒体缓解了他们一部分乡愁,但物理距离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阻隔了他们和家乡的空间联系。这时候,作为埋藏一个城市人文情感的菜市场,自然就成为了年轻人“精神寻根”的依托。菜市场的人间烟火气,能够让年轻人暂时从“数字交往”中“脱身”,在和商贩的一句句交谈中,在挑选喜爱的食材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了解所在城市独有的琐碎小事、人文魅力,也能在无形中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获得一种熟悉的归属感。

当年轻人走向菜市场时,菜市场也在尝试主动拥抱年轻人。一直以来,菜市场都和“时髦”毫不沾边,更多被看作一个生活附属设施,甚至被贴上“脏乱差”的标签,很少有年轻人会将其作为目的地,甚至是打卡地。但如今,不少传统菜市场为了谋生存,走上了“突围”之路。有的菜市场不再是灯光昏暗、地板潮湿的代名词,转而通过将新潮的装饰融入菜市场,成为“出片圣地”,吸引不少年轻客流。还有的地方积极创新,将书法、绘画等元素带入菜市场,打造出兼具烟火气与时尚的“新型集市”。通过一系列措施,不仅带动了菜市场更加规范化运行,推动传统菜市场转型破圈,更打造出了一座城市对外宣传的“新名片”。

不过,在年轻人“菜市场游”的热潮中,朴实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也不可避免地被商业化所稀释,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见到年轻人打卡就叫高价”等割年轻人“韭菜”的乱象。要知道,不管菜市场如何变化,“亲切感和烟火气”才是菜市场的内核所在,一旦丧失原本的模样,就会让年轻人产生距离感,最终陷入“经营困局”。在菜市场越来越年轻化、精致化的同时,绝不能忘记人们对其最初的期待,只有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守住淳朴的初心,才能把“流量”变“留量”,让这份烟火气“红”得更加持久。


来源:红辣椒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55/53/13273933.html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