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连接新需求,新机遇推动新经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6月14日向社会公示“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导师”“研学旅行指导师”“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经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它们将被纳入新版职业分类大典。

  职业目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发生着深刻变革,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新职业的发展孕育了肥沃的土壤。在过去几年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先后发布了四批共56个新职业名单,涵盖了制造业、餐饮、建筑、金融、环保、新兴服务业等多个行业,越来越多的新职业正朝着高价值、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从过去常说的“三百六十行”到如今的千行百业,新职业层出不穷,这是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必然。一大批具有创新活力的新职业应运而生,一头连着技术创新,一头连着需求升级,折射着发展的新风口。譬如,数字经济发展中催生了“数据库运行管理员”;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要求下,出现了“综合能源服务员”;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孕育了“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连接着新需求,蕴藏着新机遇,推动着新经济,成为观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精细化,还会有更多新职业接踵而至。新职业及其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既为中国经济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又让就业的“毛细血管”更加充盈、健康。18个新职业的发布,对于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产业发展、释放创新创造潜能等,都有着显而易见的重要意义。

  新职业植根于经济发展的土壤,成长于社会进步的潮流,是发展带来的机遇,也是时代搭建的舞台,让社会看到一条畅通的多元成才道路。只要持续发展壮大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巩固拓展各种灵活就业模式,让新职业成为就业“蓄水池”,就能让广大从业人员在获取财富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出彩机会。只要在权益保障、人才培养、职业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新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帮助有梦想、有能力的劳动者找到新的竞争土壤,就能让劳动创造的价值更加凸显、开拓创新的品格更加显露,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推动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开辟无限可能。


来源:南方网 林伟

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