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被扔蛋糕,文化遗产不容毁坏

近日,法国卢浮宫内一男子头戴假发、身坐轮椅,假扮成一位老妇人靠近馆内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伺机在蒙娜丽莎的胸前抹上了一层白色奶油。所幸画作有玻璃板保护,并未受到损坏。

事实上,这并不是《蒙娜丽莎》第一次遭人觊觎了。1911年,一名杂工将《蒙娜丽莎》藏在罩衫下偷走,两年后才捉拿归案;二战时期,《蒙娜丽莎》为了不受战火波及,进行了长达六年的“逃亡之旅”;1956年,一名破坏者使用硫酸泼洒造成了《蒙娜丽莎》下部的严重损坏;数月后,一名玻利维亚人将石头砸向画作,导致局部颜料脱落……为了保护《蒙娜丽莎》,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蒙娜丽莎》就被保护在了防弹玻璃之中,也是多亏了这层玻璃板,《蒙娜丽莎》才能幸免于后续的几次破坏事件。

但事实上,用玻璃板保护画作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受限于室内展出的环境因素,如果在画作外用玻璃进行保护,就有可能因为光线问题导致观赏效果不佳,画作展现出来的色彩也会有一定的失真。显然,卢浮宫的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作为达·芬奇传世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部,《蒙娜丽莎》承载了太多的文化意义。其代表了千百年前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那标志性的微笑已然成为了欧洲的一个文化符号,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容不得有半点闪失。

可惜并不是每一件文化遗产都像《蒙娜丽莎》这样被妥善保护着,即便是被玻璃板严密保护着的列宾名作《伊凡雷帝杀子》,也会遇上抄着金属活动栏杆猛砸画框的醉汉。所谓文化遗产,无不是一个民族对过往的传承和颂扬,是前人留给后世的文化宝藏。或许我们可能无法理解其价值,但绝不能否认其价值,那些恶意破坏他们的人,归根结底,还是缺少了对文化的敬畏之心。

回溯过去,我们还能发现很多文化遗产因为人类的失敬,而永远的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前有“圣像破坏运动”,以信仰的名义破坏了大量的艺术品;后有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将如此的艺术瑰宝付之一炬。后者对于国人而言是多么惨痛的历史,想必早已不言而喻。实际上,那些破坏文化遗产的人并非不懂它们的价值,相反,他们非常清楚这些作品凝聚着的文化内涵。

一如本次《蒙娜丽莎》所经历的风波。当事人在此番行为之后发出极端环保主义的言论,表明了他把《蒙娜丽莎》作为艺术的象征,攻击《蒙娜丽莎》就等同于攻击整个艺术界,以发出“所有的艺术家都要为地球考虑”这样的呼喊。尚且不论他的初衷是好是坏,但这种行为无疑是极为恶劣的。文化遗产并不应该成为被攻击的靶子,它们身上凝聚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不容侵犯与毁坏。

在这个世界文化多元繁荣的时代里,蔑视文化遗产,其实也是对人类文明的蔑视。我们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尊重文化遗产。这样才能发挥其价值,让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筑起一座座人类文明的灯塔,成为我们的精神道标。


来源:红网

作者:刘哲轩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原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22/05/30/11328777.html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