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测方面:精做真题
对真题重复进行作答,尤其在分析过程中,纠正自己的推导思路和错误理解,直到领悟正确的分析过程。
这种方法看起来好像很“费事”,但这样做一道题,比你不加思考和整理去做10题的效果要好~关键是要静下心来,不要在任何一个环节偷懒。
而对于题目的选择和练习顺序,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进行:
1.选取历年国考、省考真题进行训练。一些“押题包”“模拟题”放在考前、最后再去检验学习成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参加一些自主命卷的省市考,选题还需要对症下药。
2.每个专项练习题目不少于300题。各专项均很重要,不能觉得哪个专项比较简单就不去练习,相反,作为最基础题型,它关乎到后面所有题型是否有提升的空间。
3.不断复习、总结做题经验,积累并运用作答技巧。可以多看一些有关提速、提高准确率的解题技巧,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答题能力。而对于做过的题目,还要经常回顾、复习,能学到新的东西。
4.对每一专项的学习都要检验。由于缺乏经验,最好是学完一个专项,马上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多听取专业的建议。
(二)申论方面:素材积累
由于大作文是申论中占比最多、难度最大的题型,所以预备工作要在早期就开始。
【你需要积累的素材有】
1.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党建六大领域;
2.时政、新政策、试点示范;
3.名言警句、国家领导人讲话、权威论述;
4.开头、结尾、标题、优美词句、原理效应.....
【积累渠道】
1.通过真题材料,最快捷、方便省时的方法之一。
如:逻辑严密的论述、精彩案例、新颖观点、语句等,是在做题之余可以进一步学习的。
2.从完整的范文中选取最优部分,是高效、有针对性的积累方法。
如:文章的布局、如何开头和结尾、标题如何拟定、分论点段落如何论证、有哪些行文逻辑......并且最好是选择一些评析范文去阅读,效率更高。
3.专业的考点素材类资料,如《申论38篇》
如: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领域热点话题,从背景、问题分析,到对策、影响、名言佳句等等。适合备考时间较为充足的考生长期使用。
4.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的时评文章+素材积累课程,如:早读微课之类。
【消化素材】
1.将素材进行分类和定义。
如:
【素材】 网红敬汉卿名字被抢注商标
【归类】 经济类——保护知识产权——典型事例
2.对素材进行仿写。
如:
【素材】标题:做好垃圾分类 推动绿色发展
【仿写】
形式:动宾结构的对称式标题
内容:做法+目标
话题:文明
仿写:倡导文明出行 共建素质社会
以上两点是公考学习的精髓所在,务必要踏踏实实做好,才能得以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