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技巧】常识如何备考?

常识如何备考?

在备考的过程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这4个模块都需要我们系统地去学习,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准确率,但常识判断这一模块,它所涉及的学科知识非常广泛,我们不可能做到每一个知识点都掌握。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常识判断模块。

 

首先,分析考试大纲。

根据考试大纲,可以知道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时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那我们在备考的过程中就不需要刻意地去积累一些偏怪偏难的知识点,碰到不会的题目,可以根据日常常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其次,进行相关模块重点积累。

(1)时政内容:需要我们关注时政知识,对国情社情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讲话、会议文件、近年来新修订或通过的法律等都是考察的重点所在,需要我们重点关注。我们可以利用闲余时间查看人民日报或在时事一点通app上进行专项练习,其中的《全国必刷时政大礼包》和《事业单位必考时政大礼包》基本能满足要求。关注当下时政热点的同时,还要挖掘其后可能存在的出题点,进行针对性记忆,有效突破时政要点。

 

(2)文化内容:对历史、人文和党史部分知识考查较多,从考察的题型来看,包括历史事件的排序、诸子百家的思想、成语出处、传统节日等,从内容上看,考查的内容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系统学习积累。如:



 

(3)科技内容:其中新能源、信息技术、航天科技考察频率较高,需要重点记忆。如:

 

 

(4)其他内容:地理、生物等方面内容考察频率较低,在做真题练习时稍作积累,进行总结即可,不需进行专项学习。

 

最后,掌握解题技巧。

(1)观察选项:选项中有一定、必定,这类过于绝对的词可以优先排除;选项相互矛盾的,必有一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可直接排除另外两个选项,从而提高题目的准确性。

(2)注重第一选择:在通读题目和选项之后,往往会出现选择某一答案的强烈直觉,此时,直接选择这一答案,进入下一题,不要纠结和过度脑补,节约做题时间。

(3)敢于舍弃:常识判断考查的内容广而杂,在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自己没有学习过的内容,此时随便选择一个答案即可,不要在这类题目上过分深究,耗费过多时间影响情绪,要保持稳定发挥。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