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净网行动””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新浪网的互联网出版和网络传播视听也被停止了?”24日,当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通报最新情况后,很多人既惊讶更感叹。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 “净网行动”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大型网站理应为净化网络环境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然而,声名广播如新浪网竟也不能免于涉黄,足见“网络黄毒”的范围之大、渗透之深,对它的查处,更折射出“净网行动”打击网络淫秽色情的坚定决心。
    更多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依法查处淫秽色情网站110家,关闭相关频道、栏目250个,删除涉黄信息20余万条……今年以来“净网行动”的数字背后,是某些商业网站铤而走险的逐利之心,不仅严重违法经营,更深深伤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无论网站规模有多大,无论网站影响有多大,都没有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件事情大。依法经营,净化网络,既是道德底线,也是法律高压线。
    打击网络淫秽信息,就要斩断利益链,深挖彻究、釜底抽薪。正因此,既需要专项治理行动以儆效尤,也需要常态化、法治化治理。在网民规模超过6亿人的现实语境中,如果网络企业不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广大网民置身于行动之外,单靠政府发力也独木难支。因此,形成政府主导、企业自律、网民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才能释放出天无不覆、地无不载的治理能量,进而防止淫秽信息死灰复燃,真正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