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房子”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这两天,听到的热门新闻,大多与房子有关。拣主要的说,一个是河北保定的房子,像“火烧”一样抢手,一个是浙江奉化的房子,如麻将般突然倒塌。有人预言,一些城市良莠不齐的建筑进入“质量报复周期”。“报复”面前,如何解救短命的房子?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房子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或许一些房子的质量都有着有目共睹的忧虑,但是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问题是如何解救短命的房子?
 一般来说,有三个办法可以考虑。
 其一,由政府出面进行旧房改造。以北京为例,早在2011年8月起,北京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老旧房屋改造工作。按照计划,10年之内,北京城乡所有不合抗震设防标准的房屋建筑,都将经评估后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仅涉及的城镇房屋建筑就超过4000万平方米,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范围的旧房改造。具体改造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解决。
 其二,正式激活公共维修基金。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地缴存的公共维修资金总额已超过万亿元,但使用率却不足百分之一,常年处于“休眠”之中。目前的问题在于,如果想使用这笔房子的“养老钱”,需要业主申请、小区三分之二业主同意、房产行政管理部门审核、专业工程人员现场查勘、三方验收、上报明细、业委会盖章,七个程序,这“七道门坎”很容易把众多业主拦在维修基金的大门外面。
 其三,房屋质量责任的追究。就一些房屋的非正常倒塌而言,需要在调查之后启动严厉的问责。以此次奉化为例,倒楼的开发商虽已被吊销营业执照,但仍未清算,其民事责任仍然存在。如果开发商是国企的话,那么当地政府还将作为公司未能履行清算责任的股东,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房子和人一样,不仅有寿命限制,也有疾病之虞,但无论如何,不能随便就“非正常”倒下。解救短命的房子,需要在“增量”和“存量”两块入手。
 对于“增量”来说,须严格按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和《住宅设计规范》,严把质量关,避免出现房子一出生就“发育不良”的乱象。
 对于“存量”来说,就目前而言,需要尽快启动对民居的“体检计划”,然后根据具体的体检报告,该修的修,该补的补,无法修补的就尽快重建。需要纳入地方政府旧房改造计划的就尽快改造,需要激活公共维修基金的,就尽量缩短流程。
(作者:小明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