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菲律宾补给行动”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3月9日,菲律宾两艘装载着施工材料的船只靠近仁爱礁,被中国海警驱离。20天后,菲律宾又派出补给船,船上还载有十余位媒体记者。菲船只在强行突破中国海警执法行动后,向坐滩军舰提供了食物和淡水。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菲律宾补给行动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此次补给行动的“成功”让菲律宾异常得意。媒体报道,在补给船摆脱中国海警船封锁驶入浅滩后,菲水兵和船员热烈鼓掌并击掌相庆。同时,菲认为此次携媒体记者同行真乃一招好棋,既能“充分揭露”中国在争议海域“倚强凌弱”行为,又可营造不利于中国的舆论氛围,配合其一直极力推进的国际仲裁。
    菲律宾更看重的是,美国在为其摇旗呐喊、鼎力支持。上次接近仁爱礁失败后,美国非但不指责菲再生事端,反而为其“出头”。美国务院发言人声称,中国海警船驱离靠近仁爱礁的菲律宾船只属于挑衅行为,引发紧张局势。美国甚至颠倒黑白,称菲故意在仁爱礁坐滩的军舰是“自1999年起即保持的存在”,中国不应干涉相关声索国维持现状的努力。而此次补给行动有美联社记者随船前往,记者们还发现,一架有美国海军标记的飞机当时在受困菲方船只上方飞行。
    菲律宾高兴得太早。两次菲律宾船只靠近仁爱礁的性质并不完全一样,3月上旬那次运送了施工材料,目的明显是为了加固该国坐滩的军舰,而此次运送的是大米、罐头和淡水。中国完全有能力拦截菲船只。美国媒体也提到,中国海警船比菲补给船体形大。但中国知道,如果强行拦截,难免会发生危险,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加之此次菲补给船上又搭载了媒体人员,中国采取的执法行动审慎而克制。
    真正危险的是,菲律宾片面认识形势,对中国立场视而不见。就在菲律宾船开向仁爱礁前一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在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坚决捍卫正当合法权益。这些话,绝非空穴来风。
    中国也希望美国等国家清醒一些。中国不走“国强必霸”道路,但也再不能重复鸦片战争以后在列强坚船利炮下被奴役被殖民的历史悲剧。美国可以不负责任地给菲律宾打“强心针”,却不可能在现实中帮菲抢占中国一寸领土。
    大国之仁有底线,小国之智莫忘形。得意忘形者,必自取其辱。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