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讲话稿抄袭”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委书记李志安讲话稿抄袭遭网民举报。3月27日,记者通过吕梁市新闻办证实,上述情况属实,且在近日召开的交城县委常委会上,该书记已就此事做了检讨。(3月27日中新网)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讲话稿抄袭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检讨,不知有何“讨”可“检”?倘若不是网友眼尖和事后较真,谁还在乎李志安讲话稿的原始出处。其实,现在一些会议一些领导的讲话并不在于无法求证的效果,而在于通过这种看似庄严的官场仪式,营造出一种勤勉工作的幻象。
    现在有些领导的讲话就是装模作样地读文章,听众也只是装模作样的认真学习,就像一曲心照不宣的“双簧”。李志安此举只是有违文风,至少眼下看,领导到底是原样照搬上级领导的讲话,还是读自己闭门造车、字斟句酙的锦绣文章,二者与实际效果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其实,在琳琅满目的各类官场材料中(含腐败分子的忏悔书),抄袭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太可能令习以为常的当事人蒙什么羞,至多只是提供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官场的确少不了讲话,但就效果而言,也不是真像领导一再强调的那样有助于“深入贯彻”,更多时候只是当下“传声筒”:好点的,将上面的“讲话精神”适当“翻译”;差点的,要么像李志安这样改头换面,要么直接安上个三两句话的“眉批”转发了事。
    许多领导讲话材料路数高度雷同,什么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机制、狠抓落实、总结提高,套路犹如白开水,就是不用耗费大把时间开会,公众也知道讲话的大体内涵。尽管如此,一些领导离了讲话材料便可能语塞,这纵然与一些领导的口才有关,但更与其工作作风有着紧密联系。一些领导习惯于照搬照抄,习惯于拿着现成的讲话稿高谈阔论,无非是想借会议代替落实,当然也不排除少数领导以此表现个人权威。
    再如何庄严的仪式,也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意义。再好文采的讲话稿,也不可能真正替代具体工作。文山会海的乱象也并非真就无解,出路关键在于要牵得住领导的“牛鼻子”——政绩评价机制,即让更多基层民意影响领导的决策思维,特别是具体言行。什么时候,一个领导因为高谈阔论不受群众待见,至而影响政绩乃至仕途,什么时候文山会海之风才可能降温,像李志安这样的抄袭笑料也会自动消失在大众视野。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