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党的创新理论77条


党的创新理论77条

 

一、“两个确立”

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二、“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三、“两个维护”

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四、“四个伟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五、“四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1.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2.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3.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4.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5.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七、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四个伟大成就”

1.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2.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3.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4.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八、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1.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至上

3.坚持理论创新

4.坚持独立自主

5.坚持中国道路

6.坚持胸怀天下

7.坚持开拓创新

8.坚持敢于斗争

9.坚持统一战线

10.坚持自我革命

以上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议题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

 

 

十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方面部署改革:

1.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3.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4.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5.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6.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7.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

8.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9.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10.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

11.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2.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3.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十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则(“六个坚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

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十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七个聚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七个聚焦”,从总体上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

——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和手段,有效构建新安全格局。

——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十五、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不断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十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十三个坚持”)

2023年6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主线,提出一系列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我们党成功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3.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4.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5.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6.坚持严密党的组织体系;

7.坚持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8.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9.坚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10.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11.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12.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13.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这“十三个坚持”集中概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科学布局、价值追求、重点任务。

 

 

十七、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

2023年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开展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在听取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以学铸魂,就是要做好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的价值追求和前进方向的高度政治认同,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

二是铸牢对党忠诚,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对党忠诚体现到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上。

三是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坚守初心使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主题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以学增智,就是要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

一要提升政治能力,善于从党和人民的立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善于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趋势性、从偶然问题中认识事物的必然性,善于驾驭复杂局面、凝聚社会力量、防范政治风险,切实担负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要提升思维能力,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做到善于把握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把握工作关键、把握政策尺度,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三要提升实践能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2023年6月7日至8日,习近平在听取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抓实以学正风,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学查改相贯通,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增强检视整改实效。

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将调查研究发扬光大。

要弘扬清廉之风,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全面查找廉洁风险点,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要按照“三不腐”要求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执纪,建好护栏。

要养成俭朴之风,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

 

2023年7月5日至7日,习近平在听取江苏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是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坚持打基础利长远,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二是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恪尽职守、担当作为,迎难而上、敢于斗争,严肃整治拈轻怕重、躺平甩锅、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等消极现象,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

三是形成狠抓落实的好局面,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主动抓落实,聚合众力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聚焦实际问题抓落实,在抓落实上取得新实效。

 

 

十八、习近平文化思想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时代以来,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之密集、作出的决策部署之全面,习近平总书记论述之丰富系统、深刻厚重,在党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改革发展方面的规划和方案,在各地考察各类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并提出一系列要求,在多个重大国际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刻理解“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等重大创新观点,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十九、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用“九个坚持”高度概括了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九个坚持”即:

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十、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

在2023年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

“十四个强调”即:

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阐释中国道路、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

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强调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守护好中华文脉;

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要把互联网这个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增量,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明;

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强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等等。

 

二十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要求(“七个着力”)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七个着力”的要求。

“七个着力”即:

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二十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二十三、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二十四、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二十五、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二十六、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质优

 

 

二十七、新质生产力的本质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二十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二十九、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三十、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前进,推动我国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十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

 

三十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三十三、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十四、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十五、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十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

 

 

三十七、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三十八、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十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四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四十一、党和国家工作总基调

稳中求进。

 

 

四十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发展、稳定。

 

 

四十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四十四、“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四十五、“三个没有变”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时强调,

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

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四十六、两个健康

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四十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

 

 

四十八、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四十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五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十一、总体国家安全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 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五十二、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五十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方针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五十四、“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五十五、“两不愁三保障”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五十六、“六稳 ”“六保”

“六稳 ”,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 ”,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五十七、新时代 “三农 ”工作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五十八、“三重一大”

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

 

 

五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

 

 

六十、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群众路线。

 

 

六十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六十二、党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六十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六十四、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六十五、党的基础性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

 

六十六、党的根本性建设

党的政治建设。

 

六十七、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六十八、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 

坚定理想信念。

 

 

六十九,党面临的“四种危险”

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七十、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七十一、中央八项规定

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

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

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

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

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

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

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七十二、“四风”问题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七十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七十四、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七十五、加强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

带头做到“两个维护”

 

 

七十六、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中的“五个必须”

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决不允许背离党中央要求另搞一套;

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决不允许在党内培植个人势力;

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决不允许擅作主张、我行我素;

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

必须管好领导干部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他们擅权干政、谋取私利。

 

 

七十七、党风廉政建设的“两个责任”

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各级纪委要履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职责,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的监督,更好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作用。

 

 

 

点击掌握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