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最后一晚,教你怎么高效复习!


>>提高技巧<<



省考大战一触即发,在考前的最后一天,该做什么呢?是临阵磨枪,还是提前庆祝复习结束开始放松?这里小编推荐大家先“画导图”,再“临时抱佛脚”,接着“小试牛刀”,最后调整好心态,轻松上阵。


一、 画导图

Step1:合上书和笔记本,拿出一张空白的纸,开始分门别类地回顾各个模块的知识点,用导图的形式发散开(如下图所示)。

申论图片.png


Step2:通过画思维导图,使自己系统地梳理知识点,唤起对逐渐淡忘的知识点的记忆,在梳理完之后再查阅书和笔记,对理论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五种题型的答题要点要牢记!

1.概括题

题型一般分为传统型和创新型,传统型有概括问题,概括对策、概括主旨、概括原因等。

作答思路是(1)阅读题干,明确概括对象;(2)查找要点。

注意把握标志性词汇,这些词汇后面往往跟着作答要点,词汇汇总如下:

 640.webp.jpg

作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深耕材料,找全符合题目要求的要点,依据要点划分好作答的层次,最后将要点概括表述出来。此类试题通常对作答字数有较高要求,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对策题

题型分为提出建议题和综合类建议题,综合类建议里有提出建议+概括归纳,提出建议+贯彻执行,提出建议+综合分析。

如何答对策题?首先,确定主体,如国家、社会、个人、自身等;再次,根据各个主体承担的责任来确定其需要作出的对策;最后,总结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把整道题的立意拔高点。

这类题目关键是要做到对策有针对性且具体可行。

大家在读材料时就需要重点关注材料反映的问题、某些专家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相关文件表述以及材料本身体现的对策,专家学者的言论和相关文件表述能够指引我们找到对策。

 

3.分析题

题型分类:句子理解型、启示型、词语解释型、观点评论型。

一般作答思路是,

1、是什么:发表观点,或点名本质、或指出定义;

2、为什么:分析论证,主要从原因、影响等角度入手;

3、怎么办:提出解决对策。

注:作答过程需结合具体题目、要求,灵活运用。

建议考生多关注《瞭望》、《南方周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报刊杂志和网站的新闻时事,多看评论文章,学习其分析问题的方式和角度。

 

4.公文题

题型分为:1、讲话稿/发言稿;2、新闻稿件:短文、短评、新闻稿、新闻报道、专栏点评;3、备询要点;4、提纲;5、工作方案;6、宣传稿、宣传手册;7、会议简报;8、编者按;9、倡议书;10、导言、引言;11、调研报告;12、问卷设计; 13、讲解稿;14、建议书;15、工作报告。

各种应用文的格式的内容之前我们都有讲到哦!大家可以去看申论一点通大咖点拨的文章,有讲到很多,还有申论系统课程里也有哦!

微信图片_20171209000441.jpg

 

5.作文题

题型分为: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作答原则

(1)材料为主

提炼观点:结合材料与主题、提炼论点,给定材料已明确主题,大部分真题还给出了观点,因此总论点往往提取自材料中。考生作答内容虽不拘泥于给定材料,但是文章的论点与材料紧密关联。

案例来源:引用恰当、适当加工、控制篇幅 ,给定材料中的案例按需引用,经过提炼、语言加工可用于论证,但是仅限于个别观点论证过程中使用,论证素材不能全部照抄照搬给定材料。

(2)提纲为基

提纲应包含标题、总论点、各段落主旨及论据、结尾

提纲内容不多,却可以帮助考生在写作之前理清思路,使文章内容富有逻辑、更具条理性。提纲应包含标题、总论点、各段落主旨及论据、结尾。

 

大作文写作要做到这几点:

第一、观点要明确。总论点不能乱拔高,开头尽快点题。关于分论点确立,没有固定格式,先看前面小题和作文主题的关系,找出最核心的、和题干主题有关的材料进行提炼总结,材料中的问题、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都可以做分论点。

第二、结构要完整。策论文重在对策、政论重在分析,不管哪种结构都要有提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结构。

第三、论证要充分。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观点,事实论据,可以用材料里的例子,并进行有效加工,同时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理论论据,优先使用材料中的,如果没有,不能瞎编乱造,建议考生多关注新华网、人民网、《半月谈》等,尤其要关注评论员文章,了解最近国家的大政方针,奠定理论基础。

第四、语言要流畅。

第五、卷面要整洁、美观,字迹要清晰。

 

二、 临时抱佛脚

申论写作的一些素材(如名言警句、时政热点)是需要日常积累的,但由于用的少,可能在考前又忘得差不多了。怎么办?这里推荐在考前24小时内再从自己积累的素材中重点挑选3~5个不同类别的素材进行重点记忆,使得在申论写作中不会紧张的无粮可用。

相关热点、素材文章申论一点通app里都有哦,不要忘记

 

三、小试牛刀

大家这时候可以背些行测常识、名言警句等素材。建议考生可以做一套国考真题。此时选用国考真题,一是因为体型题量贴近国考,二是国考真题卷考生应该比较熟悉了,此时再做真题卷,不会觉得很难,能增加考生的信心。

这里要强调的是:不宜再做难题!首先各个机构的答案可能不一致,未必正确,如果和自己学习的理论体系相左则会让考生开始质疑自己所学的知识,打击信心;其次我们的目的只是热身而不是复习,做难题容易给自己添堵,影响考生情绪。


四、调整心态

1、不过分紧张。“我都没读”、“我是来打酱油的”这是许多学神的口头禅,而作为一个努力的学痴,也要学习这种减压方式,既认真备考,也轻松应战。当然,国考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偶然性较大,但真正打酱油的、缺考的考生也不少,只要认真备战,上岸也绝非偶然。

2、不过分放松。有些同学在考前信心满满,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因此提早开始庆祝,这是极为不推荐的。考前应尽量保持日常的学习习惯和作息习惯,避免精力分散、过度兴奋。


五、再次检查你的考试物品

今天,你需要再次检查一遍自己的考试物品有没有准备齐全,尤其是那些比较粗心大意的考生。小编也罗列了考试用品明细,建议考生对照检查好,并放到一个文件袋里收好。

  ①准考证

  ②身份证(身份证丢失或过期都不能参加笔试,可用临时身份证代替)

  ③黑色签字笔、2B铅笔(2B铅笔并削成扁平状,方便涂卡)、削铅笔刀、橡皮擦、尺子

  ④手表(如有需要请佩戴机械表,电子表不能入内,也可以不带手表,考场一般都有挂钟。考试时间要把握好哦!)

阴雨天气,请一定要带好雨伞,睡前要定好闹钟,起床困难户要多上几个闹铃,以免睡过头。


六、小结

考前最后一天如果通宵达旦恶补,几乎无法提升应试的能力,反而还可能提前消耗考生体能,因此在考前应当注意回顾和复习自己已学会的知识点,而不再预习未曾知晓的知识点(一知半解对考试有害无利)。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发挥自己的水平。


本文为申论一点通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出处!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