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生态环境实现历史性转折

今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正式揭牌,植物园建有38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7168个分类群。加上今年4月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揭牌,我国已设立并揭牌运行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

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家底越来越厚。

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的十年,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不断改革完善的十年,我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雾霾天气和黑臭水体越来越少,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越来越多。


近十年,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实现历史性转折

练江曾被称为“广东污染最严重河流”,流域内400多万群众饱受水体黑臭之苦。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广东省市县镇村五级联动整治后,练江正逐渐恢复水清岸绿。

练江干流全长70多公里,流经广东揭阳下辖县级市普宁和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因河水清澈蜿蜒如白练而得名。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粗放发展,特别是一些纺织印染企业、散乱污作坊将污水直排入河,练江水质逐年恶化,被生态环境部门定性为广东污染最严重的河流。

2017年4月,练江首次被中央环保督察点名后,汕头党政领导驻点包干治理该市练江段主要支流,普宁建立“指挥部+大专班+小分队”的三级治污体系……加大练江污染整治力度。

练江流域汕头段、普宁段整治累计投入资金分别达到368.78亿元和160.07亿元,一座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成为推进练江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

如今,练江正逐步重现往昔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生态面貌。半月谈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获悉,练江水质已实现从普遍性黑臭到国考断面消除劣Ⅴ类、再提升至Ⅳ类的重大转折性变化。

在第一经济大省广东, 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消除,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此外,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前所未有。今年上半年,广东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已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朋友圈晒出“广东蓝”美照的越来越多。

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是全国污染防治攻坚战七大标志性战役之一。天津地处海河流域最下游、紧靠渤海湾湾底,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和主战场。紧紧抓住入海河流和入海排口两道关键“闸口”,通过控源、治污、扩容、严管,天津用清单化、项目化的方式推进6700余个治理工程协同治污。同时,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停止新增围填海项目审批。

经过全力攻坚,天津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截至目前,天津市12条入渤海河流水质已全部消除劣Ⅴ类,并总体达到Ⅳ类水体标准。

来自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降到30微克/立方米,连续两年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下降,长江干流全线水质连续两年实现了Ⅱ类及以上,渤海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Ⅴ类,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曾公开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环境治理成效之好、公众参与范围之广、对全球生态贡献之大前所未有。


大力推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不久前,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街一建筑工地在施工时,由挖掘机作业产生的噪声对附近住宅楼内居民生活造成困扰。噪声监测结果显示,该工地边界噪声超过《建筑工地场界噪声排放标准》限值要求。越秀区光塔街执法人员对该工地噪声超标违法行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并要求其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1万元。

今年6月5日我国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这是广州首宗工地噪声超标罚单,为的是更好守护人民群众“安静权”。

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法治建设正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介绍,“十三五”以来,我国先后制修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法等13部法律和17部行政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检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推进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离不开夯实党政主体责任。叶民介绍,中央和各省份分别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党中央对省级党委、政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进行考核,开展并持续深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建立长江、黄河全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绿色财税金融作用不断增强。

同时,将全国330多万个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管理,引导企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环境治理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叶民说,要进一步压实地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完善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持续强化企业环境治理责任,强化社会监督和市场体系建设。


践行“双碳”目标,为全球生态环境作出新贡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广东,既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但其能源对外依存度高,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面临多重制约。对此,立足自身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基本特点,广东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努力破局。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海宴镇,在长约8公里、宽约1公里的滨海滩涂上,一望无际的光伏阵列蔚为壮观。阳光照耀下,光伏板熠熠生辉——这是海宴镇渔业光伏发电项目的真实场景。

2021年年底,总投资约22亿元的广东台山海宴镇500兆瓦渔业光伏发电项目首期工程成功并网。项目全容量并网后,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单体连片规模最大“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在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利用太阳能发电,下方水域发展特色养殖,将使水域空间得到立体利用。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副总经理陈澜介绍,500兆瓦全容量并网后,每年可提供5.43亿度清洁电能,满足11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省标准煤约19.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3.4万吨,相当于大湾区约7.5万亩森林的碳汇量,也相当于在海宴镇20%的辖区范围内植满树木。

这只是中国致力于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缩影。除了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外,我国还用实际行动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卫星观测数据发现,全球从2000年至2017年新增的绿地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过去十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了大约34%,风电、光伏发电等绿色电力的装机容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居世界第一;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整治修复海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34.5万亩,全球领先……

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十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来源:半月谈网

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