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型举国体制?新在哪里?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再次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一个熟悉又新鲜的关键词“新型举国体制”反复出现,有何深意?“新型举国体制”是昔日举国体制的简单复制吗?它到底“新”在哪里?

      为何重提举国体制?

      回顾历史可以知道,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科技发展主要采取以行政命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配置资源的举国体制。这种体制与新中国建设初期资源匮乏、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的初始条件相适应,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取得的“两弹一星”等重大成就令世人瞩目。但这种体制过于依赖政府的动员调度能力,也没有把市场因素纳入决策视野,易导致创新模式的僵化,科技与经济的脱节。故而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举国体制”淡出人们的视野。

      时移则世易,世易则备变。一方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我国战略科技攻关进入深水区,在这样的历史关头,寻常理解的国际科技分工合作已难于为我所用,我国科技安全乃至发展安全面临重大风险,亟须防范化解。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央重提建立科技创新“举国体制”,就是要探索新时代适合我国科技创新的制度安排,探寻适合我国新阶段的科技创新组织方式,寻求破解我国科技发展难题的路径。

      举国体制三大要点

      与传统举国体制以政府计划手段为主不同,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为目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以现代化重大创新工程聚焦国家战略制高点,着力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保障实现国家安全的创新发展体制安排。

      新型举国体制最显著的特征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方式,但是单纯以政府或市场为主导都有其局限性。新型举国体制不是重走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强力主导、忽视市场作用”老路,也不是效仿新自由主义倡导的“完全依赖市场、不要政府介入”。在新型举国体制中,政府与市场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既要贯彻国家意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也要维护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其次,新型举国体制的适用范围有一定条件,并非在所有科技领域都要举全国之力。在适宜分散式资源配置的科技创新项目中,如果个体能发挥作用,应充分激发个体的活力和自主性;新型举国体制发挥作用的领域则是事关整个国家公共利益、国际地位乃至战略安全,需要大规模协作的敏感关键领域。在这样的领域,国家意志与国家力量必须起主导作用,也只有国家之手才能理顺此类复杂深刻问题的解决机制。

      再次,新型举国体制的运行需要构建合理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具体说来,在事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国立科研机构改革,令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学科门类齐全、领域交叉融合等综合集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以有效激励机制稳定支持一批肩负国家使命的科研团队;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的高效运行,更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立国家科技宏观决策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建立跨领域、跨部门统筹机制;在项目攻关中探索高效研发组织机制、完善责任机制,建立合理绩效评价机制。

      新型举国体制的特征优势
      第一,新型举国体制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新型举国体制也愈加合理,显示出更为鲜明的政治优势。一方面,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不断提高,可以广泛地调动、组织和协调各种资源,成为新型举国体制在各个领域推进的坚强领导力量。另一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更为有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路径、体制不断完善。
      第二,新型举国体制兼顾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具有竞争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型举国体制具有使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的竞争优势。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遵循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要求加快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第三,新型举国体制提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具有协同优势。“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是指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用户在创新体系中协同发挥优势作用,形成强大的组织、生产、学习、科研、实践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和多元参与的创新合作工程。新型举国体制使政府参与其中,能够更好发挥组织和服务作用;使企业参与其中,能够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高校参与其中,能够更好发挥其立德树人的育人作用和人才输送的重要作用;使科研机构参与其中,能够更好发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使用户参与其中,能够更好反馈市场信息,明确创新需求,提供创新方向。明确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户在创新体系中不同的功能定位,能够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激情和活力,形成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构建功能互补、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完备高效的协同创新格局。

      第四,新型举国体制凝神聚力于加强科技创新,具有战略优势。新型举国体制凝神聚力于加强科技创新,致力于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当前,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更需要新型举国体制聚力于加强科技创新,发挥战略优势,明确科技创新的战略导向,破解创新发展的科技难题,为开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提供有力保障。
      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意义
      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是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有利于破除传统体制的弊端。全面深化改革要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新型举国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创新体制,在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方面具有鲜明优势。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是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的应有之义,是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有利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型举国体制建立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以实现国家发展为最高目标,致力于运用市场方式解决国家科技创新工程中的重要问题,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来推动科技创新和协同发展,与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质相通。

      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有利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以来,一大批重大成果相继问世,一大批重大科技工程建设成绩显著,国家重点领域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新型举国体制聚力于加强科技创新,发挥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倡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形成了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

      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现实要求,有利于凝聚社会最大共识。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治理体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现实要求。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能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更好发展,凝聚社会最大共识。

      探索已经起步,创新愈加紧迫

      近年来,我国已通过设立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的方式,对新型举国体制做出了有益探索。这些专项借力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力求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贡献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为实现重大专项的产业化目标,专项在组织结构、沟通方式、竞争机制、激励方式等方面多有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嫦娥四号”探月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所指出的,“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就是新型举国体制特色的生动概括。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补短板”“强弱项”迫在眉睫。值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新型举国体制用武之时。重启集中力量精诚合作的制度推进器,注入与时俱进的创新催化剂,新型举国体制将可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强大动力。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