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App同质严重,智能化别太走火入魔

时事背景:扫码点餐、云上缴费、网上订车、线上买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有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动动手指”就可以享受到多种生活服务。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生活App化带来便利的同时,烦恼也在与日俱增。最近有媒体报道,因为不会用打车软件,愿意在路边停留的出租车也越来越少,一些老年人出门打车越来越难,而老年人去趟超市也发现,使用手推车都要先下载App,扫码后才可以使用。这种老年人在扫码时代“寸步难行”的现象,近来频频引发关注。

时事评论:其实不光是老年人,就是年轻人现在都感觉有点跟不上App的发展节奏,买东西下App、连WiFi下App、考试下App、银行办业务下好几个App……媒体报道中提到,李女士为了卖套房,下了7个App,学习了17页Word文档、做了五六次人脸识别验证。原本App是为了给人节省时间精力的,可明明可以直接完成的事,也得折腾一番App,办完了重新删掉,这到底是节省了资源精力,还是浪费了资源精力呢?

  在看到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确实有必要认真权衡其负面效应,从而更理性地把控App化的节奏。总结起来看,目前暴露比较多的问题包括几点:对不太懂智能手机的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弱势人群极不友好;给偶尔用某种业务的人造成的麻烦多于便利;更值得警惕的是,因为App必然要搜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从而遗留信息泄露、数据被盗的隐患。
  基于这些因素,各机构尤其是公共机构在推行App化的过程中,就要多一些理性考量。比如前段时间因为疫情,有些地方的地铁公交为了防控,要求所有人必须出示手机上的健康码,这本无可厚非,但因此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赶下车,就不免荒谬。显然,这种懒政是违背基本公共伦理的做法。无论公共机构还是商业机构,都不能单一考虑自己的便利,无视给民众增添的负担。即便是App化管理更有效率,也必须留足人力资源,服务好那些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群
  此外,在推行App化的时候,应该多一些成本意识,不光考虑自己的成本,也要考虑使用方的成本。因为技术发展,App的单独开发可能看起来投入不大,但后期的管理维护非常考验人力和资源。对诸如商超等公共场所,与其承担烂尾的风险,不如与其他平台合作更加便利、划算,既能节省投入成本,也不需要消费者在手机下载太多的App,带来实打实的便利。
  整体而言,现在各机构的App化似乎有点“走火入魔”,好像不扫码、不用App就无法发展,而普通人不带手机就到了无法出门的地步。即便这种大趋势是无可更改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要多照顾那些“掉队者”,同时做好对用户的隐私安全保护。毕竟,智能化、数字化应该是给人提供便利的,不是给人添堵的。(作者:守一)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