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时事评论:以共享拆掉政务信息的“烟囱”


时事评论背景:                        

       国务院近日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的原则要求、主要任务和监督保障作出规定。特别是明确了各政务部门按办法规定负责本部门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联通,并按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向共享平台提供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从共享平台获取并使用共享信息。“以共享为原则,以不共享为例外”的宗旨,保证了信息共享工作源通流畅。

时事评论观点:                           

      去年一则证明“我妈是我妈”的新闻曾闹得沸沸扬扬,其戏剧化的荒唐感,戳中了老百姓遭遇各种“奇葩证明”时的痛点。“奇葩证明”之所以存在,除了一些单位和工作人员不作为,一个更加深刻的原因,其实是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遭遇壁垒。

   信息化是现代行政的必需,但政府内部各部门信息之间的壁垒森严由来已久。许多区域、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都是自搞一套,加之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造成了政府各部门的政务信息自成体系的现象。对此,有学者形象地将其称之为“数据烟囱”:一个部门一个“烟囱”,“烟囱”与“烟囱”之间互不连通。如果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那么信息化越是向前,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鸿沟就越深,也越容易固化这种部门分割的“纵墙横壁”。

   数据要是跑不动腿,百姓就得跑断腿。许多普通民众都有过类似的遭遇:为办一件小事,不得不在不同地区之间来回折腾;明明是同样的个人信息,却被要求在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反复提交。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一不有政务信息处理上各自为政的影子。

   恼人的“烟囱”总也拆不掉,症结不在于技术水平,而在部门利益。现实生活中,一个部门的权力往往体现在审批过程及其背后对政务信息的垄断。这就让政务信息在一些部门眼里几乎成了“私产”,生怕一旦资源共享,部门信息垄断的优势会被瓦解,部门利益也就难以实现。更何况,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也意味着行政过程的透明化,透明必然带来的监督也被一些部门视为压力。

   跳不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看不到“一盘棋”格局之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巨大红利。其实,当前每个部门都对政务信息的共享有巨大的需求:国税部门可能需要地税、房产等部门的数据;海事部门可能希望共享海关、交通航运、水利等部门的数据;法院执行判决时需要的信息肯定更是多多益善……通过降低行政成本、加强行政监督、推进政府信息化,共享政务信息资源能够倒逼政府职能转型、实现行政流程的再造,为打造现代法治政府提供强劲的助力。

时事二维码组合.jpg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