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背景:
不久同时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号召,对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总动员。
时事评论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为什么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怎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科技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和民族复兴伟业的必然要求。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理解人类社会演进和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准确把握国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科技创新面临的重大机遇,提出了科技事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这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内涵,把科技创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紧相连。这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上前所未有,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正迎来又一个春天。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性转变,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把握发展自主权、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三个“必然选择”既集中体现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也凸显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纵观历史,世界强国都是能够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上创新驱动发展之路的国家。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既要在若干重要科技领域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也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增进人民福祉。这是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不二选择。
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增强全社会的创新自觉,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国家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人才智力的竞争。人才资源是能够充分调动和集成各类创新要素的第一资源。科技强国必然是人才强国,一切科技创新活动都是人的创造性劳动。只有打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创新土壤和环境,让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才能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