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时事评论:如何看待““忧官哥”落马”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昨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云南省交通厅党组书记杨光成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被立案调查。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该厅厅长的杨光成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语出惊人,“公务员下乡都坐25万元以内的车,那不现实”,他因此被称作“忧官哥”。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 “忧官哥”落马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忧官哥”落马了,他的“雷语”旧账也被翻了出来,尽管说,其涉腐行为现在还不清楚,但这不妨碍网民们“发散想象”——雷语投射出的“官”念,或许为其落马埋下伏笔。
    平心而论,杨光成此前公开要求配好车的言论,不乏现实考量:他当时说“应配好车”,是虑及“云南省94%都是山地”。但以“下乡安全”为由要求配好车,在“车轮上的腐败”难绝的情境中,备显刺耳。
    正因其“为官员立言”的发言立场,民众“颁”给他“忧官哥”的称号。当时就有网民批评:“忧官哥”护官心切,可曾想到那些在崎岖山路上“交通基本靠走”的百姓?只为官虑、不为民忧,合乎其职责本分吗?……而今他涉腐被查,部分网民更是讥讽:若他能把那份“忧官”情怀用在“忧民”上,又何至于此?
    不得不说,这有失主观:官员雷语,未必就是腐败指证,也可能是口误,抑或缺乏公共表达技巧的训练。但也要看到,有些雷语则“言为心声”,是官僚心态的透视镜。就拿杨光成的雷语来说,它显然不是“口误”,更像是真实心迹表露。
    而这类病态化“官”念,在履职层面的映射,或许就是追求特权,借机自肥。这并非妄断:任何腐败,都不是偶然,都会有先兆。而官员失当的言行,兴许正是其“官”念扭曲的显现。在现实中,这不乏先例:如周久耕,就因“将查处低于成本价卖房的开发商”的雷语,引发网民“人肉”,最终被扒出受贿等问题;还有沈培平,在“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好,不同意搬迁的大大地坏”的雷语下,也藏着腐败行迹。
    “忧官哥”落马,雷语未尝就不是先兆——它虽不是其落马的直接原因,但却跟其腐败有着共生的内蕴逻辑。而这,其实也是给反腐提个醒:  别把官员雷语不当事,它也许正是腐败的“言语征兆”呢!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