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时事政治(国际)

  1. 美日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会议(“2+2”会议)6月21日在华盛顿举行,美国国务卿克林顿和国防部长盖茨与日本外务大臣松本刚明和防卫大臣北泽俊美举行了会谈。会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称,美国政府重申其防卫日本及“地区和平与安全”的承诺,包括使用美军“核及常规性”的所有能力,日本政府重申向美军提供设施和区域。此次“2+2”会议意在强调美日同盟未来的重要性,双方讨论的议题包括朝鲜半岛核问题、阿富汗战争、导弹防御技术转让及驻日美军重新部署等问题。但据日本媒体报道,会谈之前日本官方对此次会议期待强烈,但出乎日方预料,松本刚明和北泽俊美抵达后,美方的接待比较冷淡,一些预计进行的会晤也未能实现。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也显示,会谈成果并不丰硕。令人感觉到在日本首相表示辞职意向后,美国对现任内阁已不再寄予厚望。
  2. 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将于6月22日至2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本次会议以未来10年全球粮食生产和供应前景为主要议题,探讨如何保障粮食供应,满足全球粮食需求,防止国际粮价剧烈波动。报告认为,全球人口增长及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增长,将继续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2011年至2020年,全球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将增长1.7%,油料作物(大豆等)和绿叶作物(玉米等)的种植增长趋势减缓,牧业则继续保持近几年来的水平。与此同时,全球人口增长和使用农作物生产乙醇的趋势将继续加强,到2020年,全球至少有30%的甘蔗、15%的植物油和13%的谷物将用于生产乙醇和生物柴油。因此,与2001年至2010年的全球粮食价格相比,今后10年全球粮价还将保持较高水平。报告还认为,全球农产品市场格局将继续发生“渐进性变革”: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供应比重将逐步增强,拉美国家因粮食种植面积和生产率的提高而成为未来全球农业增长的“发动机”,同东欧国家一起成为粮食供应国家。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快速增长周期结束,但仍然是油料作物、粮食作物和畜产品主要供应国。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地区将是农业出现增长的唯一高收入地区,西欧农业生产和竞争力因受环境、成本和土地限制将下降。

相关文章

评论